2005年1月11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求职学生遭遇眩目圈套
吴震宁

  “在校情况、家庭信息全部了如指掌,对口的工作、不菲的收入都充满诱惑,他们就这样一步步让我消除警惕,使我陷入了一个连环骗局。”大四学生小雯回忆起几天前经历的一场应聘骗局时仍然心有余悸。
  第一步:下套
  1月4日一早,宁波市某高校大四学生小雯正在上课,突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自称是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他已经帮小雯联系了一家在杭州的工作单位,希望她能尽快到杭州去面试。虽然不知道这位老师是谁,下课以后,小雯还是和他通了电话。在对话中,小雯感觉这位老师对自己的在校情况、家长信息、甚至求职意向等都非常清楚,他联系的那家单位也很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且收入也不错,小雯就决定马上去杭州面试。
  第二步:再下套
  到了杭州,心里还有点戒备的小雯,推辞了“单位领导”前来接送的要求,主动把对方约到一家自己熟悉的快餐店碰面。碰面后,对方很仔细地检查了小雯的学历证明和等级证书等资料,还打电话通知下属上网核实这些资料。随后,这位领导要求小雯现场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以接受另一位重要领导的面试。
  第三步:初骗手机
  就在小雯准备简历时,这位领导称自己的手机快没电了,提出借小雯手机打个电话。小雯觉得他就在旁边,而且桌上还放着他的密码手提包,便欣然应允了。该领导先坐着打,后站起来打,再渐渐远离小雯。小雯突然觉得领导已离去很久,连忙找,领导已没了影子。她打开密码手提包一看,里面只有两本过期的杂志。小雯赶快打“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电话,耳机里传来的却是“欠费停机”的声音。
  第四步:再骗同学
  当小雯将这段受骗经历用电话告诉宁波校里的好朋友小晴时,小晴却说:“十来分钟前,你不是用手机给我打过电话,说是朋友出事了,急需一笔钱去帮助这个朋友,要我尽快汇钱到一个指定的账户吗?”一听这话,小雯知道有人假冒自己用骗去的手机继续骗钱了,于是连忙让小晴帮忙将被骗走的手机办理停机,随后又挨个提醒在手机上“挂了号”的朋友们,但遗憾的是,已经有几位朋友往骗子的账户上汇了钱。
  提醒:个人资料不能随便透露
  这些骗子为什么会对小雯的情况如此熟悉?小雯认为是她在前不久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出了问题。宁波市某高校保卫处的负责同志也表示,近期校园里类似的诈骗案并不少见,毕业班学生找工作,必定会向单位投放简历,有的还借助网络传播消息,个人及家庭的资料就一览无余,让骗子们有机可乘。他告诫各位学子,注意不要随便透露个人资料。目前,小雯已经向杭甬两地警方报了案。(吴震宁)